高圆圆怀孕:高龄产妇怀孕,这些事情要注意
前几天,高圆圆的官宣怀孕。40 岁的她于迎来自己的小宝贝,这真的是让人开心的好消息!
赵又廷高圆圆夫妇是 2014 年登记结婚的,如今已经有五年了。曾有记者问她:四十岁的困扰是什么?
高圆圆说,
这个年纪了,被人问的最多的就是「你怎么还不去生小孩」。
看来不管是女明星还是我们普通人,周围都会有这么一些总是自觉担负起「催生」的人。
今天,我们请到了妇产科的李珊老师来聊聊关于「高龄产妇」的那些注意事项。
有些妊娠期并发症更「青睐」
高龄产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高圆圆40 岁高龄怀孕,难怪会有那多的人关注。大多明星都是晚婚晚育,也就是传说中的「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是指分娩当天年龄超过 35 周岁的产妇。
没怀孕的时候,血压一切正常;但在怀孕以后,出现了妊娠与血压的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这些我们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般来讲,高龄产妇从怀孕到生育,面临的风险要比非高龄产妇更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跟普通的高血压不同,它的发生率大约在 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以导致全身的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和局部缺血,造成全身各系统各个脏器的血液灌流减少,严重影响到母婴的健康,是孕产妇和早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高龄产妇若遇到身体不适
切勿「忍过去」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胆大不要命的病人,是老家一亲戚,37 岁的二胎孕妇。
怀孕了以后,一次产检没做过。估摸着 37 周快生了,才跑过来做个检查。
测量她的血压, 185 / 120 mmHg!把我给吓了一跳。这还不算,查尿,蛋白三个加号,两条腿和整个肚子都是肿的!
我便立马给她开了口服降压药,安排住院和胎心监护,这种重度子痫,简直就是分分钟抽起来甚至脑出血的节奏!
别在我诊室里头溜达了大姐,赶紧坐上轮椅去!
结果人家一副莫名其妙的神情:「咋了妹子?没事没事,我没那么娇贵,在家都还一直干着活呢!」
我说:
你这腿和肚子肿成这样,你都不知道来医院看看?
大姐一本正经告诉我:「这不是怀孕的胎气嘛!怀孕了不都是这样吗?」
我气的真想发飙:胎气?你肚子里怀的是气球吗?还是自带打气筒?你都这么严重了,就没感觉什么不舒服?
大姐淡定说:「没啥,我身体好,就是有点太累了,这几天眼有些看不清楚.....」
一说这个,我心里又「咯噔」一下:视网膜小动脉痉挛!
这还没完,那边胎心监护的结果报告,胎儿已经有窘迫的征兆了!
行了,这下几大高危症状你都齐整了,立刻,马上,给我住院!
住院后控制病情后,立马安排她进行了手术。还好处理得及时,最后母子平安。我在他们出院的时候,还是没忍住好好训了他们一顿。大姐倒是态度端正,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不做产检的错误。
最后,大姐问了:「妹子,我一直想不通,虽然我血压高,但是我又不是腿有毛病不能走路,为啥那天你非得让我坐轮椅呢?」
我说:
因为我怕你走着走着就躺我屋里了!
高龄产妇重视起产检
能省很多事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这位大姐,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曾经多次拿她作为教材,教育大家一定要重视产检。
产检时,医生在给孕妇建卡时,血压就是必查的基础项目之一。
按时产检,是每个孕妇都应该做好的事情。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大明星。
产检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尽早干预并降低疾病影响的最有效方式,更是优生优育必需的手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到底是为什么会出现,目前医学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学者们提出了很多争论,但迄今为止,这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
但是对于普通的孕妇们来说,明白病因并不重要。孕妇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预防和尽早发现这些疾病。
那么,哪些是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呢?
孕妇年龄 ≥ 40 岁。
曾经有过子痫前期的病史。
初次产检时 BMI ≥ 35 kg/㎡。
抗磷脂抗体阳性。
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
有子痫前期家族史(父母或者姐妹)。
多胎妊娠,首次怀孕或者妊娠间隔时间 ≥ 10 年。
孕早期收缩压 ≥ 130 mmHg,或者舒张压 ≥ 80 mmHg。
除了这些,精神过度紧张,营养不良等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针对上面的高危因素,我们能做到的,就是:
尽量在 35 岁之前完成生育任务。当然,前提是已经找到了对的人。如果真的没有,也没必要单纯的为了生娃而胡乱凑合。
怀孕之前,控制好体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怀孕了以后,好好吃饭,营养均衡,放松心情也是非常重要滴!
当然,我们说高龄产妇的风险高,也并不是说只要是高龄产妇,就一定会出毛病。随着医学发展,各种检查和治疗手段的完善,大家在怀孕和分娩的过程中,也会享受到更好的照顾。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肚子里的小宝宝,一定要做要做产检!
本文经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翁若鹏审核
本文转载自:医女正传
责编:ba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