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归来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缺少演员的年代吗?
当一个演员不被观众视为演员时,这意味着什么?
更多的时候我没有被作成女演员看待,还是社会大众对某一类型的女性形象的一种期许和期待吧。一头清爽干练的齐耳短发,一身蓝色休闲衫,一脸的风轻云淡,高圆圆面对镜头如此坦然地说道。
(《我,39》宣传海报)
11月13日,阔别荧屏三年的高圆圆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与新世相合拍的新书预告片,短片名字很简单:我,39。
39岁,一个将近四十不惑的年龄,在国民女神的心中,却是一个逐渐接受平庸的过程。也许你会感到困惑,甚至是讽刺。清丽的面孔,完美的丈夫,以及还算不错的观众缘,很难将高圆圆这个名字同平庸联系在一起。
可是当高圆圆三个字前加上演员这个职业注脚时,你的记忆是否依然停留在03年版的《倚天屠龙记》里?脑海里浮现出那张秋波潋滟,含情脉脉的脸庞,正在痴痴望向她的无忌哥哥?除此之外,在高圆圆的演艺生涯中,我们似乎很难再找到超越周芷若的其他角色了。
(高圆圆因为周芷若一角而为公众所熟知)
于是我们恍然大悟,随着观众对演员们的业务要求逐渐让位于审美需求,国民女神不再是演员已经很多年了。
性别特征冲淡了职业特性
我们已经开始遗忘了演员的定义,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演员的职业大多就是去扮演其他的职业。所以它的职业属性,往往被繁杂的光环和标签所掩盖。
不知从何时开始,观众们已经渐渐习惯了不再拿演员的标准去要求那些女艺人,更多是作为偶像去追逐。女演员的性别特征冲淡了职业价值。尽管刘亦菲、杨幂这些女星们常因演技问题而广受诟病,但她们始终是观众心中纤尘不染的神仙姐姐,古灵精怪的唐雪见。这些女星满足了少男少女对于女性的各式幻想,因而观众对于她们的荧幕表现总是格外宽容。
(永远的雪见)
在那个90后们还处于青春懵懂的状态里,她们的女性特征成就了观众心底别样的初恋情结。
在《我的野蛮女友》热播的那几年,也许不少男生会幻想自己拥有一位全智贤那般狂拽酷炫的野蛮女友,而女生则沉浸在一场奇遇的爱情中。在观众的脑海里,女演员的职业属性实际上是被隐去的,她们的一颦一笑化作风格化的符号深藏在大众的记忆力。
(全智贤唤醒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幻想)
换句话说,这些女演员之所以能被记住,并不仅仅因为她们是演员,首先是因为她们是女性,而且是被建构起来、供人观赏的理想女性。
当高圆圆在电影《单身男女》中,坐在窗明几净的高档写字楼里,代表屏幕前的女孩们与古天乐和吴彦祖谈着罗曼蒂克的爱情。她举着啤酒瓶回眸一笑留下一抹倩影,这时又有谁会苛责高圆圆的演技呢?
(电影《单身男女》截图)
曾经人们把那些只有颜值没有演技的女演员们称作花瓶,这个略带轻挑的词汇彻底抹去了演员这份职业全部的生命力。她们成为了毫无生机和血肉的精致花瓶,标上价码,被高高摆放在那里。
在观众的心里,或许高圆圆就是这样一个精致美丽的花瓶,她只需要扮演好国民女神这一个角色就可以了。
固定人设窄化了转型空间
什么时候演员这份职业属性会被重新提及,那就是当演员不能再被称之为演员的时候。
于是,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小花旦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还是能长期占据流量榜单的头条?
对于这些明星,观众总归是不太情愿称呼他们为演员的,但并不妨碍继续消费他们的形象。演技不够,人设来凑。似乎已经成为娱乐圈蹿红的捷径。
在过去,演员的人设是建立在影视作品之上的,例如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电影提名了国际电影节中多项大奖的巩俐,被网友们戏称为巩皇。在《喜剧之王》中初露头角的张柏芝,成为了港人心中清纯玉女的代名词。而在各类综艺、真人秀大行其道的今天,明星依靠台词脚本和后期剪辑,不断塑造自身性格中的标签式特点,以图加深观众的记忆点。人设不仅仅为明星们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本应借助演技流露的人设标签,此刻却沦为了对演技的某种弥补,演技与人设的主从关系被彻底颠倒了过来。
(曾经演员的人设来自于各自的作品,如巩俐的霸气,张柏芝的清纯)
人设成就了女明星的光环,人设的空泛化却使她们困于平庸。
随着中生代女演员们转型的空间渐趋狭窄,她们越来越难以打破人设的壁垒。不仅仅是因为中生代演员在目前阶段大多会遇到演技的瓶颈,另一方面手头的资源也在日渐贫乏。与高圆圆同龄的姚晨就曾在《星空演讲》的舞台上感慨:明明已经来到了作为一个演员足够成熟、表演状态最好的年龄段,但我们身处的市场,给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拍的戏很少,这真是太令人尴尬了。
由于驾驭角色的能力不到位,高圆圆并没有尝试着转型。虽然也在努力接拍新作品,但都如石沉大海,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就连参加综艺节目《大牌驾到》,主持人对于高圆圆的出场介绍也仅仅停留在美遐想等抽象层面。
(高圆圆更多是被看作女神而不是演员)
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心里其实是有很多扇门的,我期待门里是有很多宝藏的。但是真的有了一次两次的机会,你试图去打开那些门的时候,你会发现,门里面是空的。然后就什么都没有。我觉得,当你自己觉得说,你没有进入你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期待,你没有达到那个期待的时候,那个过程,你就会觉得自己其实真的就是一个平庸的人。
也许你会认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认清自己平庸的过程。但知著君要说,生活的平庸或许是一种中庸的处世之道,但职业上的平庸则是为自己找到的借口,对于演员尤是如此。既然能做到极致,又为何要甘于平庸?
所以在说完这段话后,高圆圆顿了顿,略带遗憾和期许地补充道:我还是期待着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演员。
(《我,39》截图)
粉丝滤镜掩盖了作品质量
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娱乐圈内的恶性循环:小鲜肉、小花旦们只追求流量不肯勤练演技,粉丝滤镜将一部部作品炒得虚热,更加助长了流量明星的市场。从这个侧面来说,如今的艺人们着实被观众们宠坏了。导演冯小刚更是直斥中国电影遍地垃圾,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关系。
(低评分的流量作品充斥着影视市场)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谁占据了粉丝经济谁就占据了市场。即便那些女神们的演技再不尽如人意,粉丝们也心甘情愿为他们的偶像自掏腰包。
因为紫萱这个角色我可以原谅唐嫣一百次。
在唐嫣被网友群嘲演技的期间,有粉丝打出这样的弹幕声援她。
然而美人终归有迟暮的一天,女演员比寻常人更恐惧衰老,衰老于她们而言,就相当于一个祛魅的过程。当青春逝去,芳华不再,观众们才会发现他们心中的女神如同美人鱼的泡沫般易碎而不真实。即使青春靓丽如周迅、高圆圆,却也发现观众对她们不再是肆无忌惮地宽容了。
真正的演员,始终是经得起对粉丝滤镜的祛魅的。即便在他们年轻时遭遇毁誉参半的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反而会认为他们的个性愈发鲜活。
(演员章子怡)
章子怡在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中对演员这个职业作下如是定义,试图将公众的视线重新放回到演员的演技功底上,真正聚焦在他们喷涌出的喜怒哀乐。这些年她也是如此践行着:在拍《卧虎藏龙》的武戏时,她的指甲盖被打飞;为了演好《一代宗师》,她苦练了三年八卦掌。所以当人们提起她的名字时,除了那句戏谑的国际章外,总是演员章子怡。
(一个演员的诞生,背后都有无尽的汗水)
做一名好演员或好观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的演员,并不只是可供观赏的花瓶。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应当是演员与观众间情感的对话,而不仅仅是观众对光与影的盲目追逐。
可悲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逐渐缺少演员的时代。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戏里的人,用心演绎着戏外的故事;戏外的人,认真叹息着戏里的人生。
THE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新世相:我采访了结婚4年的高圆圆。她说,我39岁了,准备好接受自己的平庸了
知乎:为什么明星都要卖人设,这背后的商业价值有多大?
网易数读:我们分析了891部古装剧,发现烂片王是她
公众号智联招聘:《演员的诞生》:章子怡到底专业在那?
知著网:《星空演讲》:听孟美岐、李银河、姚晨在星空下分享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