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车企疯狂价格战负面影响大于正面
在上汽集团在宣布2023年全力冲刺整车销量600万辆的同时,智己、飞凡等集团旗下各品牌均开始加足马力推出新车型。2月10日,智能纯电中大型豪华SUV智己LS7公布车型配置及售价,正式全国上市。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2月16日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智己汽车2023年的销量目标为4.5万辆。为了达到目标,智己会加速渠道铺开,预计今年体验及交付中心达到240家。
记者注意到,按照2022年智己汽车的销量来计算,2023年智己汽车的销量需要同比增长超过8倍才能达成目标。
对于车型定价,刘涛称在上汽集团的背书下,智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拿到质量更好的零部件,从而降低成本和售价。不过刘涛也表示,目前行业中疯狂的价格战负面大于正面。如果以低价格、低水平去做简单的电动化,除了自身发展受限以外,也会让市场很不健康。
坦言渠道铺开速度较慢 利用上汽背书优势冲销量
贝壳财经:智己未来的销量目标大概是多少 ?
刘涛:我们主要是靠L7和LS7这两款车型撑起今年的销量目标,在今年下半年还会再推出一款车型,依靠这三款车型,我们希望今年能卖出4.5万辆车。
贝壳财经:目前国内品牌都非常内卷,甚至有人说,在未来3-5年内有许多品牌会死去,智己要如何占据主流地位 ?
刘涛:智己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创始轮融资规模达100亿元。智己有上汽的供应链、制造业的背书,有阿里和张江的背书。目前,这些赋能和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比如说有人问,接下来冲击销量,智己在供应链方面是否有压力,芯片会不会仍然是瓶颈。但我觉得很有信心。只要上汽集团能买到芯片,就绝对不会缺智己的芯片。而且上汽集团可以让我们以最合适的成本拿到质量更好的产品。
贝壳财经:未来智己在渠道方面有怎样的规划 ?
刘涛:目前智己的体验中心和交付中心有120家左右。因为渠道有很大的惯性,渠道每年运营费用是数亿级别的,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销量太少而渠道太多,就会出现现金流压力,渠道的管理也会存在困难。而智己作为40万级别的全新品牌,我们当时对销量也有自己的预估,因此在渠道铺开方面比较保守。现在看来,确实我们渠道铺开的速度有些慢。
我们年底的目标是渠道铺开到240家,其中,我们有信心在6月30日以前铺开180家至190家左右,大量二线城市会被覆盖。
研究中高端豪华市场后选择梯次定价 称价格战的负面大于正面
贝壳财经:一辆车的定价需要经过哪些考量与流程 ?
刘涛:车企关于产品定价和产品配置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手机的迭代周期可以瞬间转换;汽车开发周期长,调价格有很多限制。比如说整个供应链采取的是非常严格的报批集采,一款车型从开始规划到上市,周期大概2年半时间。基本上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这款车的配置如何,基本上99%已经定下来了,根据这些配置,汽车在那个时候已经基本定好了价格。
贝壳财经:智己为什么会选取目前的定价区间 ?你认为现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最适合的价格区间是哪里 ?
刘涛:目前中国的中高端豪华电动SUV和轿车市场主流价格区间为35万到39万元。25万元以上中大型SUV当中,五座产品的销量远大于七座和六座;大部分销量的密集成交段是30万元至35万元。如果超过了40万元这个定价,用户对于车型的要求会增多,销量会很难达到目标。
因此智己LS7这次的定价区间经过设计,核心定价为32.98万、34.98万、37.98万、45.98万元,哪个是重点,哪个打辅助,都经过了推敲。比如说,智己依靠L7帮助智己汽车站稳了高端品牌队列,LS7通过32.98万元这个更低的价格、更高的价值比去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而45.98万元的价格确实比较高,我们考虑到智己作为新品牌,知名度比较低,用户接受40万的定价挑战很大。去年,因为综合原因,智己L7的销量也没有达到预期。但我们认为我们的车型的整体设计、操控性都不错,因此也继续朝着36万元至40万元的价格区间迈进。
贝壳财经:下一步,智己对于产品规划是怎样考虑的 ?
刘涛:如果说知名度有0至100分,特斯拉、大众这样的品牌有99分,大家听说过的品牌有80分,那么现在智己的知名度只有40分。接下来我们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将品牌知名度提升到80分。
我们其实从2021年到现在都在观察像特斯拉这样的主流品牌的销量主要聚焦在哪个版本上,我们未来会推出适合城市日常通勤的版本,也就是77kWh 标准续航Pure纯享后驱版。
贝壳财经:智己LS7上市恰逢新能源价格战非常激烈,你如何看待这种态势?
刘涛:从行业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疯狂的价格战负面大于正面。疯狂地降价、疯狂地内卷,各种鱼龙混杂的产品疯狂地抢市场,是不健康的竞争。而且,品质不够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特别不负责任。
和油车相比,智能电动车的认知门槛比较高。燃油车毕竟已经有137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行业、用户、市场都对它比较了解。智能电动车是一个明确的赛道,但认知门槛比较高,大量品牌和产品蜂拥而入,市场鱼龙混杂,不利于行业发展。
尤其是电动车对于智能化、电机质量等要求都比较高,如果以低价格、低水平去做简单的电动化,除了自身发展受限以外,也会让市场很不健康。或许用户刚开始没有完整的产品理解度,短期内会买单,但绝对不会有第二次。核心是产品力,一定要有持久的产品力,用户才会对你的品牌和产品买单。
明确不做换电 保障电池迭代速度
贝壳财经:此前智己L7有无线充电功能,你如何看待车企自建补能体系这件事 ?
刘涛:智己LS7车型暂时没有开放无限充电功能,我们主要是考虑到每个城市的情况差异比较大,因为地面、小区环境等原因,许多用户的车位并不适合安装无限充电设备。我们也在对这个功能进行优化,暂时还没有开放。
关于补能体系,如果车企的出发点是别人做了我也要做那就会走进死胡同。因为充电这件事本质上是基础设施运营,车企做重资产运营很难,所以我们还是认为大家应该各自做各自专业的事情。智己目前在交付中心有充电桩可供使用,但我们不会盲目扩张充电桩,我认为这不是智己擅长的领域。
贝壳财经:上汽集团牵手中石油、中石化做换电,未来智己会推出可以换电的车型吗 ?
刘涛:智己非常明确不做换电。换电有许多好处,但也有很多挑战与限制,目前主要体现在基础方面。智己的L7和LS7车型是目前细分市场中最薄的,如果做换电就需要进行标准化,电池对应要20mm至30mm的厚度。
一方面,这样的厚度会对造型产生巨大影响,还会缩减车辆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电池的迭代速度也会大幅受限。我们认为现在电池续航里程技术储备已经支持1000公里的续航,用户的里程焦虑已经大幅降低,我们没有做换电的必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