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访”戴安娜王妃事件真相大白,威廉和哈里为母亲“鸣不平”
这世界有比母爱更无私的爱吗?我认为没有;这世界有比子欲孝而亲不在更令人遗憾的事情吗?我觉得没有。我还相信,不管威廉和哈里现在过得如何,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母亲还在。因为有句话叫:妈妈在,人生尚有来处。妈妈不在了,人生只剩归途。
一向注重形象,一直竭力做个谦谦王子的威廉罕见的愤怒了,而且是出离的愤怒。日前,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特意在肯辛顿宫,也是他母亲戴安娜王妃曾住过的院子里录制了一段视频,愤怒的抨击和声讨了BBC和BBC的那位记者对其母戴安娜的骗访,指其利用了其母的恐惧,加重了其母的偏执,加剧了父母关系的恶化,助推了其母的孤立和不幸,伤害了无数的人。
一,BBC骗访事件真相大白
1995年11月,本来就万众瞩目的戴安娜王妃接受了BBC《全景访谈》节目一位毫无名气的小记者马丁·巴希尔的采访。在采访中,戴安娜王妃说出了我们的婚姻中有三个人,太拥挤了这句足够震撼,足够劲爆,足够遐想之语,迅速引爆舆论场,同时也令英王室极为尴尬。
在访谈中,戴安娜王妃谈及了她的婚姻中有第三者插足,她的产后抑郁症,她的婚外情等劲爆内容。尽管戴安娜王妃也流露出了渴望自己的婚姻状况能够修复和得以维护的意愿。然而,一切都晚了。因为,戴安娜王妃的和盘托出不仅证实了坊间传言,更使英王室无地自容。所以,离婚成为了消除影响的唯一途径。
1996年8月28日,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正式离婚,现代版的公主与王子的爱情童话以悲剧收场。由于事关英王室,加之戴安娜王妃自带流量,离婚后的戴安娜王妃仍然是媒体争相追逐的目标,甚至比过去更疯狂。而此时的戴安娜王妃已经失去王室的应有保护。1997年8月31日,在法国巴黎的戴安娜王妃为了躲避记者的追踪,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年仅36岁。英国民众心目中的一代时尚女神就此香消玉殒。而那一年,威廉15岁,哈里13岁,均还是懵懂的少年。
1995年11月BBC的那场采访,无疑制造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然而,在喧嚣过后,即有人提出了疑问,那就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巴希尔何以获得了对戴安娜王妃的独家采访权?于是,也就有人透露BBC的这名记者是以不道德的手段获得采访权的。迫于舆论压力,BBC于1996年开始自查。然而,自查的结果却令人失望。结论是记者巴希尔并无不当行为。时任BBC总裁霍尔勋爵还竟然得出了即使他(记者巴希尔)失误,我也相信他是一个诚实而又坦荡之人的结论。此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然而,24年后,一部纪录片又使此事被旧事重提。
2020年10月,一部关于记者巴希尔依靠欺骗手段骗访戴安娜王妃的纪录片播出,再次挑动了人们的神经,舆情纷纷要求重新调查这起事件。于是,一场独立调查随之展开。这场独立调查由退休法官戴森勋爵领衔和主持,调查持续了半年时间,并于本月完结。
戴森勋爵以题为《戴安娜王妃,马丁·巴希尔和BBC》的纪录片展示了相关证据,并得出了调查结论。大意是:BBC记者马丁·巴希尔伪造文件,暗示戴安娜王妃身边有敌人,及王室欲对戴安娜王妃动手的假象,加重了戴安娜王妃的恐惧。终致心理近乎崩溃的戴安娜王妃接受了采访,并和盘托出了内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续影响。而BBC的调查敷衍了事,有袒护之嫌。至此,沉寂24年的骗访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并真相大白。
二,BBC记者巴希尔的不道德操作
采访戴安娜王妃前,马丁·巴希尔是英国著名媒体BBC旗下《全景访谈》栏目的一位毫无知名度的年轻记者。然而,采访戴安娜王妃后,巴希尔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可谓是名利双收。无疑,他是最的大受益者,其次就是BBC。猎奇本来就是媒体的生命力之一,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依靠欺骗手段的话,那无疑是极不道德的,并有可能导致违法。那么,巴希尔又是如何获得戴安娜王妃独家采访权的呢?
首先,巴希尔从戴安娜王妃的弟弟斯宾塞伯爵那儿打开了突破口,取得了其信任。接触上戴安娜王妃的弟弟斯宾塞后,巴希尔给他看了从银行伪造的转账记录。文件记录显示,戴安娜王妃身边最信任的秘书和助理每月都能收到一笔神秘资金。紧接着,巴希尔似是而的非透露了他们(BBC)私下调查出的戴安娜王妃已经被监视的绝密消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话,显然是在暗示王室即将动手。人之常情,作为戴安娜王妃唯一的弟弟,斯宾塞不可能不将这样的消息透露给姐姐。
其次,巴希尔编造谎言,取得了斯宾塞的信任,使斯宾相信,巴希尔是为了戴安娜王妃好。除了透露上述两个假消息外,在与斯宾塞的谈话中,巴希尔还编造了诸如女王有心脏病,爱德华王子秘密治疗特殊病,保姆与查尔斯王子有私情等内幕,使斯宾塞相信了巴希尔此人推心置腹,且确实是为了戴安娜王妃好。于是,将其介绍和推荐给了姐姐戴安娜王妃。在接受巴希尔采访前,戴安娜王妃自然也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然而,正经历婚姻痛苦和情感波动,且文化水平不高,自身又性格偏执的戴安娜王妃作出了一个可能令她后悔却又无可挽回的决定,即接受采访,和盘托出内幕,以求在舆论的裹挟下自保。
与戴安娜王妃接触后,巴希尔进一步摧毁了其心理防线,终致其基于恐惧和偏执性格共同作用下的孤注一掷。Patrick是戴安娜王妃原来最信任的秘书。然而,在巴希尔的不断暗示下,使戴安娜王妃信以为真。比如,这位秘书证实,他曾亲眼瞄见巴希尔递给戴安娜王妃的纸条上上对他有危险两个字的形容。身边人都不能信任了,这自然更加剧了戴安娜王妃的恐惧感。于是,戴安娜王妃辞掉了这名秘书。因此,这么秘书说:把我从深受信任的位置上拉下马,使巴希尔有机可乘了。
戴安娜王妃高中辍学,实际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而查尔斯却是英王室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学士学位的王储,两人在认知及爱好上都有差距。再者,初识查尔斯王子时,戴安娜王妃也不过十几岁,1981年2月24日正式结婚时,戴安娜王妃也不足二十岁,说白了,依然还是玩心未退的年龄。而那时的查尔斯却早已是历经风雨,早已有过不止一段情感经历。所以,出现情感裂痕亦属于正常。
而戴安娜王妃又属于一个高度自我之人,所以,在被感情辜负的刺激下,也就没有去用心修复婚姻裂痕,甚至放纵了自己。为此,早在1992年,两人就开始了分居。其焦躁,郁症自然难免。而巴希尔透露的那些假信息,无疑是给戴安娜王妃又添恐惧,于是,心理近乎于崩溃的她也就接受了巴希尔的采访,释放了自己的郁闷。其中也难免有借助舆论保护自己之意。巴希尔的目的达到了,而戴安娜王妃却走上了一条婚姻,家庭,乃至人生的不归路。
三,真相大白的最重要推手无疑是戴妃的弟弟斯宾塞。巴希尔是斯宾塞推荐给姐姐戴安娜王妃的。无疑,他一定有深深的内疚。从情感来说,他是戴妃最小的弟弟,姐弟一起长大,情感自然深厚。所以,在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上,他讲出了戴安娜王妃是当代最受迫害的人这样令王室很不舒服的话。鉴于此,从动机上来说,斯宾塞自然有还原事件真相之心情。而最重要的是,恰恰是斯宾塞的个人习惯给最初的怀疑提供了注脚,而多年来的不放弃,也直接推动了去年开始的独立调查。
斯宾塞有个个人习惯,那就是在与他人谈话后,他总是将谈话内容追记下来。所以,记者巴希尔接触他时的主要谈话内容,斯宾塞都有纪录。比如,银行对账单,王室欲对戴安娜王妃动手,女王生病,戴安娜王妃身边有坏人等巴希尔所说过的话,他都有纪录。且他也一直在配合和推动这场调查。所以说,骗访之所以得以实锤,斯宾塞功不可没。
四,BBC和记者巴希尔与戴安娜王妃命运的关联性。调查结果出来后,BBC表示无条件的接受和道歉。BBC现任总裁表示:对于BBC,这是黑暗的一天。BBC不可能再回到25年前,但我们可以做出全面且无条件的道歉。然而,那名涉事记者马丁·巴希尔却仍然在试图推卸责任。
在骗访被实锤后,记者巴希尔说:我当时道过歉,现在再次道歉!因为我让人伪造了银行对账单,这是一件愚蠢的事,我深感遗憾。不过,巴希尔仍然狡辩说:我要重申,银行对账单与戴安娜王妃接受采访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并声称:我始终为这次采访感到无比自豪。
事实上,巴希尔之所以狡辩,显然是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此人的品质不咋地。戴安娜王妃当年的一位好友将记者巴希尔形容为有毒的小矮子。她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坏家伙,在心理上把她(戴妃)摧毁了。
五,威廉和哈里的愤怒无可厚非。真相大白后,威廉在视频中愤怒的抨击了BBC和那位记者。威廉在视频中说:他们利用了她(指戴安娜王妃)的恐惧,伪造了关于英国王室耸人听闻的信息,导致她在最后几年变得偏执和孤立。威廉还在视频中说:我认为,这次不诚实的采访极大地影响和曲解了我母亲所说的话,这次采访是导致我父母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并伤害了无数的人。正在美国的哈里也发表声明说:媒体的剥削文化和不道德采访,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杀死了她。
对于威廉和哈里的愤怒和抨击,英国的绝大多数民众都能理解和认同。比如,一位记者撰文说,威廉和哈里一定会问:BBC手上是否沾有他们母亲的鲜血?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人提出了异议,认为:记者并没有篡改戴安娜王妃的话,王室和查韦斯王子对戴安娜王妃的不公毕竟也是事实。所以,不应该将戴安娜王妃此后的命运算在BBC和那名记者的头上,而应该是冤有头债有主。不过,这种观点同样值得商榷。
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具有关联性,人的命运轨迹同样如此。尽管BBC和这名记者不是直接杀手,但显而易见,这次采访却是戴安娜王妃命运的最大转折点。如果没有这次采访,戴安娜王妃的命运肯定会是另一个版本。在现实社会中,比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夫妇那样的矛盾更严重的可以说比比皆是,但只要没捅破那层窗户纸,彼此就仍然有回旋余地。闹了多年后,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而冰释前嫌的现象亦有之。如果再撑几年,随着威廉和哈里的长大,其纽带作用会更明显,也许就会出现另一种景象。也许,现在的戴安娜王妃正在儿孙绕膝。所以,威廉和哈里的愤怒应被理解,自然也无可厚非。
六,能否促进哈里与家人关系的修复。去年1月8日,哈里和梅根夫妇宣布脱离王室的高级职务序列。自此后,梅根与包括爷爷奶奶,父亲,及兄长在内的王室关系就紧张了。特别是接受了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的采访后,与家人的关系更是急转直下。
即便是在参加菲利普亲王的葬礼回去后,哈里又吐槽起了其父查尔斯以他曾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等于是直说了他自小在王室就不快乐。等于是又一次撕了王室和查尔斯的疮疤。因此,有分析认为,哈里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具有平权思想的梅根影响。二是基于自小失去母亲的怨恨,从而产生了对王室的报复心理。如果是属于第二种情况的话,那么,骗访事件的真相大白,应该可以使哈里在一定程度降低对王室的仇恨度,也许有利于哈里与家人关系的修复。
人们注意到,哈里在抨击这场骗访事件时,还说了另外一段话:感谢问责者,这是迈向正义和真相的第一步。然而,让我深感担忧的是,像这样的做法,甚至更糟的做法,在今天仍然很普遍。看了一些评论,对哈里这段话亦有不同的解读,有观点认为,哈里似乎是在暗示他和梅根接受采访同样是实非所愿,意有修复与家人关系之意。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哈里的话中显然亦有继续追究真相之意,而追究的对象显然是另有所指,目标也许还是英王室。果真如此的话,哈里与王室的关系难免会渐行渐远。